昆明融大教育

辅导课程

更多>>

报考快讯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料下载 > 写作 > 正文

资料下载

楚雄烟草专卖局招聘考试写作 (三)

一、关于申论的审题

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你很难拿到高分。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1、要边看边总结,每看完一段材料,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并且标

上段落编号,你应该很清楚,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

2、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对象一致、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注明何种关系。

很好的完成这两点,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许多人问我做申论有什么好办法,我的回答一概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万能模式,要总结个万能模式来套。

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引、议、联、结。

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形成一个 “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2、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总书记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可以说句大话: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 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 “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 “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

三、申论哲学

申论,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和古代的 “八股取士”中的 “策论”相同。考试都是纸上谈兵,至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并不可能马上做出调研和论证。所以这里面就有个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问题,而这也正是申论可以速成的根源所在。这也好比相亲,花前月下,不一定看的很真实,是东施还是西施,很难做出判断,所以有蒙混过关以次充好的投机空间。

1、申论的提出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论证,所谓客观指的是,一定要有建立在可信度基础上的可操作性,让人读来在30秒钟时间内觉得你很独特。

2、申论同时也是你所真正面对行政调研论证工作的第一块试验田,你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是你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3、要善于和命题人及改卷老师对话。你和命题人对话的媒介是申论所给出的大段大段的材料,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媒介是你用笔在规定时间内所写下来的文字。你和命题人对话的目的是,要揣摩他命题的意图和要旨所在。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目的是,要猜测改卷老师的预期想法和评判标准,以期能得到很好的评价。这样展开联想,你就会明白申论写作的“七寸”所在。

4、考试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不要太志满得意,感觉很放松,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也不要太有紧迫感,感觉时间就象日本鬼子的刺刀插在你的胸口,突突的狂跳不止。你是考试的主人,不是奴隶;你是在向人展现你的才华和魅力,不是在应付一件任务。

5、要懂得6个烧饼和半个烧饼的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看到别人早早交卷就心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几乎走进考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符合要求的公务员人员,问题是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锲而不舍有毅力的人。一支股票要想卖个好价钱,你就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抛出去,但是时机不一定是比速度,或许是比赛耐力或者定力。 

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许多人问我做申论到底有有什么好办法,如何能确定自己得到高分!我的回答就是理清条理,用恰当的语言将最实用的程序用简易的语言写出来!抓住事件的四个环节:原因,发展,结果,影响!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然后呢。

所谓“原因”,概括起来就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件事件:食品添加剂,环境卫生,安全生产,高校乱收费,医疗乱收费等等,都有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要么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要么是体制落后,检测力度不够大,思想麻痹大意,或者为了追逐利益而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安全通道的及时疏通等等!就和我们人做事情一样,无论哪件事情都能找到一个理由,一个原因,所以原因是事件的根源,是一篇文章写好与孬的关键,是最重要的铺垫!大家要学会无论在看到哪篇文章的时候要想想,原因是什么呢?根源是什么呢?到底是为什么会发生呢?

“发展”,如同声音传播的原理一样,要有发声源通过介质传播到受音处,有了原因了,中间的这个介质就是发展,当然大家要把这个发展拓展开来想,可能是根本的原因导致的事情发生的经过,比如:矿道通风不好,逃生通道不畅通这是原因,在实际**作中又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或者麻痹大意的事情发生,从而导致了矿难事故的发生,中间这个如何发生如何逃生的过程是“发展”。又另如苏丹红事件,国外的厂家追逐利益最大化,不顾国人身体健康根源,但是国内检测检疫力度,处罚力度不强,国内销售商为了追逐利益也是忽视了人民的健康从而把国外含有苏丹红这种物质的食品进口进来或者生产出来,这就是中间的“发展”。

“结果”这里所说的结果,是直接的结果,不需要拓展,也不需要你联想,只需要针对材料过给的事实,你总结一下就可以了,如:某年某月的这次矿难,一共造成了多少工人丧失生命,给国家造成了怎样的经济损失,对一方的社会安定形成了怎样直接的危害。或者这种食品让多少人食用了,又有多少人正在购买,直接对人身体造成怎样的影响,数量是多少,以后会有什么样继续的危害,等等,能看的见的,能通过数字或者一定的客观推理推出来的就叫直接结果,说这些是为了连接前面的原因发展,显的有条理!

“影响”,这是个画龙点睛的部分!以上说的那些都是为这一部分做铺垫的,为什么说是铺垫呢,我们通过原因,发展,结果,找到了这一类事件的共同规律,那么到这部分我们还抓住试卷所给的材料不放了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到了最后也就是提炼精华的部分,通过这一个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类事件的原因发展和结果,然后提升到问题的共性上来!比如我们看到了苏丹红事件的恶劣影响,那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杜绝类似的苏丹蓝苏丹绿事件的继续发生呢?肯定是驱除根本原因,切断中间途径,然后再建议国家提高检测检疫力度,加大健康意识的宣传!使人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是简易的分析了下拿过来一篇文章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笔者的意思就是:要建立一套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无论什么样子的问题都通过这几步来分析,才会能形成具体的套路,才能给人以清晰思路的感觉!当然我只是简单把原理说了说,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化,还需要慢慢的渗透成你自己的东西!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那些公式原理什么的,学的时候很简单,但是如何变通还需要老师慢慢的调教,现在我给大家说的就是一个我自己总结出来的通用公式,但这部分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不过已经能解决申论试卷第二部分也就是提出问题的部分了,就是从根源上提问题,从中间过程提问题,从结果上提问题,最后从影响上提问题。如原因,矿难:矿主追求利益,不顾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为了提高产量把通风井或者排气系统不畅通!这就是提出的问题啊!然后是发展然后是结果,最后是影响,至于影响呢?可以说,社会的贫穷造成了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国家对这方面的制度执行不彻底,这不也是问题么?至于怎么分析还要看你掌握的程度!其实提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张试卷阅卷老师往往看你总结材料的能力,然后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不是切合实际,真正至于你最后写的那篇大论啊,其实开头好了,结尾好了,基本上影响不大,所以不要小看前面几篇短篇文章,那是给你定试卷分值的基调!

由于每次写这方面的东西,我都是一蹉而就,没修改过,思路也不是很清晰,如果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或者到我的博客上提出问题,如果能帮上你们并且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了,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篇文章是告诉大家如何来分析所给材料,以及从哪几个方面提出问题,下篇文章我就给大家说说如何处理问题,应该怎么样处理问题的基本原理

概括、对策、写作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可把握的解题思路和答题套路而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常常觉得申论答题的语言无从把握,我们在这里总结出一些标签式的句式,分别应用于这三大部分的关键处,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在提出对策部分,我们长河政府管理和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也针对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轻重缓急,归纳出两个基本模板,即从远到近与从近到远。就申论写作而言,它有几种基本结构。但希望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无论是模型、套路还是句式,它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框架,具体的内容及内涵还要靠大家平时积累,不能因此而认为可一劳永逸!而且,在忠实于材料和遵守申论考试整体风格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发挥创新,求深求精,适当地展露思维个性与专业所长也无不可!模式化并非意味着僵化! 

一、概括总结的基本套路和句式

对于一段材料而言,如何才能简洁、明朗、直接和全面的将其内容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概括总结出来?或者我们明明知道材料说了些什么,却理不清头绪,不知如何才能将材料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其实,材料概括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般而言,一个全面完整的概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总述(对材料所反映情况的一个概述);分述(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陈述);抽象概括(对材料的主旨和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升华和发挥。 

(一)如何提炼总括句

总括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1)“这篇材料谈到了一个……的题”,中间可以加的修饰语包括“社会各界都关注的”,“目前所面临的”。(2)“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或行为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是指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也可理解为事件的某个阶段。对于个别文章会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以该事件作为定语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

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根据并列或递进关系分条分类地整理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套路。

  1.递进式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向思路和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上的阶段渐进性为序或逻辑上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对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在时间和逻辑上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主体分析法。某个事件或行为可能有好几方的主体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从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分述答题。如2006年广东的申论题,汽车超载问题,就可以从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概括,包括治理部门、汽车车主、汽车制造商、修理商、地方政府等.

  3.关系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关系分析法。如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一组材料。可以在关系链条上进行归纳:九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分类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只适用于基本功较弱者。

(三)抽象或升华

基本句式为“这个问题(这种情况)涉及……需要在制度上(体制,宏观调控等较高层次上)……” 

二、提出对策的万能模型 

问题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长河的专家和教研人员归纳出两个基本模型。如果是急性事件,提出对策是由近到远、先标后本、由微观到宏观;如果是慢性事件,提出对策的思路是由远到近、治标先治本、先宏观再微观。

(一)由近到远式

1.紧急状况的近期、微观和的对策,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几条;

2.配套基础和硬件设施上;

3.思想观念上,领导重视,深化认识;

4.法律法规上的制定与完善;

5、制度或体制上;

6.宣传教育上。

(二)由远到近式

主要在顺序上作个调整,从宏观到微观,先本后标。比如首先从思想观念与制度更新上。

三、申论写作的三大模式

申论文章的写作可以按照三大模式来:总分式、三段式、层进式。具体套路与谋篇布局办法在长河的内部讲义中会有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总分式

先概括出总领句,先总说,再分说,结构上会显得更严谨些。分说可以从不同的主体或不同的立场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门别类地阐述.也可以从宏观上区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层面.

(二)层进式

对文章整体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谋篇布局,步步展开,层层推进。一般是由表层进入深层,由现象进入本质。

(三)三段式:这是最普通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一个标准的范式,有破有立,述、评、析结合。 

我是04年公务员,现在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工作。直接管我的顶头上司就是分管文字材料的。 

要点:1、因为公务员队伍里的文章都是“说明道理”的,所以一定要观点明确,如果能让人耳目一新,见解独到那最好,但是一般人做不到,故意求新的反而容易让批卷老师反对,所以一般还是正常想、正常写更好一点。——即观点很重要 

2、既然是“说理”的,那条理一定要清晰,很多时候一段话一块意思,分4、5段就差不多了。每段的意思要分明,不要第一段写这个意思,后面某一段好像又写到同样的意思,(但是都是要围绕总的观点)而且说理要尽量能说服人,至少不要连自己都能反驳的东西写上去。 

3、公务员的文章不需要多优美,词句写的“好听好看”是好的,但是不是抒情、感叹的那种。 

总结:只要能做到观点明确、有见解,表达清楚、有条理,结构合理、有框架,那就不错了。(我刚刚用了排比,这是比较受欢迎的句式) 

另外,很多人可能写作文、散文、随笔很好(特别是很多女生),但是申论不一定写的好。 

最后,祝你成功! 

对了,还忘了,千万要站在自己是公务员,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和立场去表达观点和想法(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愤青而言),写出来的东西要是都说政府哪里哪里不对,国家哪里哪里不好,但是又没什么建议,或者建议不切实际的,那就不好了。总之,要客观的分析问题。因为国家的政策、做法绝大部分都是对的,只不过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和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写的东西尽可能放在怎么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描述、反映这些问题。 

当然了,也有的申论题目可能不是反应社会消极面,本身就是说了好的现象,那就另当别论了

申论概述

一、申论的含义

“申论”一词取“申而论之”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申论”与其他诸论不同。它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它的功能,与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议论文完全不同。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考试科目,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和“申论”都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都要求考生表现出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的方案都要有可行性。但“申论”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考生从堆砌的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资料的素质与能力,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查公务员的因素,突出了必须考查的能力。

二、申论测试

申论测试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定的资料(一般都在2000字左右)来完成申论文章,是对考生进行测试的一种考核形式。

三、申论测试的要求

以往的命题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展开写作,侧重于考核考生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考生的答卷也只能反映其“纸上谈兵”的能力,而难以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申论测试不仅可以考核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其难度大于命题作文。

现摘录《中央、国家机关与海关、公安机关边检系统从高等院校2002年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卷)》申论要求如下:

1.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

2.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左右。(40分)

3.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字数800左右。(40分)

四、申论的目的和性质

(一)申论测试的目的 

申论与作文有些类似,但又与传统的作文不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比作文难度更大一些,但申论的载体还是文字,考生在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出的约1500字的材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对此用心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要线索、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相对于传统作文来说,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也更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申论第一次进入公务员考试,是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加申论部分,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形成固定的模式,难以真实地表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由于申论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生做申论时不用做更多的复习准备,只要你肚子里有东西,你就会应付自如。但实际上,正如其他考试一样,事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准备,对于应考是大有好处的。2003年的申论考试,根据2002年参加考试的考生的感觉和接受程度,考虑机关工作的实际需要,又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之后才确定继续试用。

(二)申论测试的性质

申论测试,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能力的测试。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对各方面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但是由于考试时间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申论所给的背景材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的半成品材料。这些半成品的背景材料,头绪不很清楚,条理顺序也较为混乱,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需要考生研究、梳理、归纳。

申论测试只是公务员选拔考核的初选,考生来源于不同地方、民族,所学专业不尽相同,所以,虽然要求考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常识,但是并不会对某一专业特别倾斜。

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依据的是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要切实可行。申论考试作答也要如此,不要说套话、假话,不能漫无边际、无的放矢。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虽然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解决,当然必要的赔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2001年试卷中的PPA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心理的不安。

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的不同,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考试性质决定的。

五、申论的特点

申论考试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用简短文字概括出材料的主要问题或主要事实;二是对主要问题或主要事实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对策、方案或见解;三是对自己提出的对策、方案或见解进行论证。

申论中,“申”是“论”的前提和基础,“论”是“申”的目的和归结。先有“申”后有“论”,“申”不清则“论”不明,“申”不足则“论”无立。

“申”字当头,“论”字为纲。在论说过程中,“申”与“论”应该相互映照,“论”从“申”出发,“申”为“论”保驾护航。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申论考试所面对的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但这种加工并不是使所给材料条理分明,头绪清楚,而很可能是次序紊乱的、主旨分散的材料,有待考生阅读材料后进行筛选、加工、概括、提炼、论证等工作,并借助这些工作主要侧重考查考生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