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融大教育

辅导课程

更多>>

报考快讯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料下载 > 言语理解 > 正文

资料下载

红塔集团招聘考试选词填空

点击这里下载
选词填
【名师点拨】
    选词填空这种题型比较成熟,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因此作为备考的考生,首先要足够重视这种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其次要明确该题型的考核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
    事实上选词填空主要考察了考生准确掌握、运用、辨析常用及特定词语的能力,能够在给定上下文的语境中选择最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从侧面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及文学感知能力等较高的素质。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对语言的规范表达,以及一种良好的语感。这两点就基于对词汇、短语包括关联词等熟练、扎实的掌握。因此我们为考生精心编排了三个词表,以历年考点所涉及的词汇短语为中心点,通过辨析和误用举例的方式进行引申,同时配以例句帮助考生更好理解,以期达到熟练掌握,准确运用的效果。
词表(一)
近义词辨析和误用
l         “遏制”和“遏止”
“遏制”和“遏止”的差别在“制”和“止”上体现的很明显,“遏止”侧重抑制、迫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而“遏制”则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
如“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遏止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这里的“遏止”应该换为“遏制”,因此“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有“住”搭配。
l          “权利”和“权力”
“权利”是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其和“义务”相对。而“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以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指挥权。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如下面句子中的“权利”就是误用:
“而‘四人帮’一伙,则利用篡夺的权利,假公济私,挥金如土。过着穷奢极欲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这一句子中的“权利”指的是某中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不应该使用“权利”,而应该改为“权力”。
l         “推脱”和“推托”
“推脱”和“推托”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但略有差别。“推脱”侧重指摆脱、开脱,使之与自己无关,多指推脱责任、问题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等;“推托”侧重借故拒绝,指婉言谢绝、表示不接受,后面经常带有托词或者表示拒绝的原因,多指推托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两者不能混用。
如:“我们来你们公司领取材料,你们的保管员却相互推托,支吾搪塞。”,该句中的“推托”应该是“推脱”,因为作为“保管员”发放材料是其责任,而不是其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用“推托”不妥,应该改为“推脱”。
l          “侦察”和“侦查”
同“考察”与“考查”类似,“侦察”和“侦查”的区别也在“查”和“察”的意义区别上,“侦察”指的是了解敌方的情况;“侦查”的意思则是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的调查行动。两者不能混用。如:“为了了解对手的情况,球队专门派了一名助理教练去对方训练场地侦查情况”。这里的“侦查”是误用,应该改为“侦察”,意思是了解对方的情况。
l         “起用”和“启用”
“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者免职的官员,二是指提拔、任用。
“启用”只有一个意思,是开始使用。一般来说“起用”的对象应该是人,而“启用”的对象则是事物。
如:“机场新建的候机大楼已经起用了。”这一句子中的“起用”应该改为“启用”,因为其宾语是事物,表示的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因此应该用“启用”。
l         “谋取”和“牟取”
“谋取”和“牟取”都是指想办法得到的意思,但是“谋取”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指合法的取得,也可以指非法的获取。而“牟取”则是贬义色彩较强的词语,多指非法的获取。因此下面句子中的“谋取”属于误用:
“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谋取暴利的犯罪行为。”这一句子中的“谋取”显然是错误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非法地获取的意思,应该改为“牟取”。
词表(二)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l          “凡是……不少……”
“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
l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即使”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则是误用。
如:“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呢?”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词表(三)
成语辨析与误用
l          “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十分正确,不能进行更改的言论,“刊”是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最初出自汉代扬雄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如:“他的这篇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简直就是不刊之论。”这里的“不刊之论”显然属于误用,“不刊之论”指文章时应该是字字珠玑、不可修改的好文章,而不是“狗屁不通”的文章,显然说话人是把“刊”理解成了“刊登”,认为“不刊之论”是“不好到不能刊登出来的言论”了。
l         “差强人意”
“差”,稍微、尚、还;“强”,振奋。“差强人意”的本意是“还算能够振奋人心”。《后汉书·吴汉传》中有“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现在的意思是指大致上能够使人满意。如:“京沪线上的救护工作,比起其他各线来,还是差强人意的。”
需要注意的是,“差强人意”尽管不是“非常使人满意”,但是还是使人满意的,不能用来表示不满意的情况。
如:“他的学习总是差强人意,天天都要挨老师的批评。”这里的“差强人意”明显属于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应该是“不令人满意”的意思,不能用“差强人意”。
又如:“我对学生工作不熟悉,你却偏让我去做学生工作,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一句子中的“差强人意”也是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是“强人所难”,而不是“还算满意”,因此可以改用“强人所难”。
l         “屡试不爽”
对“屡试不爽”理解的偏差主要出现在对“爽”的理解上,“不爽”并不是“不高兴”“失败”的意思,而是“没有差错”的意思,“爽”的意思是“差错”,因此“屡试不爽”的意思是“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下面句子中的“屡试不爽”属于误用:
“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显然,这里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误用。
l         “名不虚传”和“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指流传开来的名声和实际的相符,侧重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宋朝华岳《白面毒渡》:“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名副其实”侧重名声或名称和实际的一样,不论名声好坏都可以,而不一定带有“很好”的意思。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名不虚传”属于误用:
“到了中学,就要遵守中学的饿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相应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这里的“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的名声”,只是说“中学生”的名称要和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l         “巧夺天工”和“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夺”胜过。出自元朝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鬼斧神工”也作“神工鬼斧”,形容技艺精妙、高超,几乎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出自《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在强调技艺精巧高超的程度上,“巧夺天工”侧重指胜过天然,而“鬼斧神工”侧重指非人力所能做到的。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巧夺天工”属于误用: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这里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的“苍山”“洱海”,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改为“鬼斧神工”来赞美。
l          “无所不至”和“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是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礼记·大学》中有“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无所不至”明显带有贬义色彩。
“无微不至”是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是褒义色彩较强的词语。因此,下面句子中的“无所不至”是明显的误用:
“在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让我终身难忘。”这里用“无所不至”形容“照顾”,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改用“无微不至”。
二.解题技巧
名师点拨
    在熟练掌握上述词表的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实例对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旨在提高考生作答的准确性及速度。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按部就班地顺序进行,首先讲词表的基础打牢,其次讲方法融会贯通,再结合历年真题详解进行总体复习,最后通过题型演练做到选词填空这种题型的全面提升。
(一)实词辨析
学习和掌握近义词辨析的方法,最主要的是从词义上对近义词加以辨析。一般来说,词义包括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
1.词语的理性意义
要确切地了解词语的意义,首先要区分近义词的理性意义,一般来说,几个近义词之间多带有相同的语素和不同的语素,相同的语素是他们意义相近的基础,而不同的语素则体现着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别。如“亲密”“亲切”和“亲热”,三个词都有共同的语素“亲”,意思上也都带有“关系近、感情好、态度好”的意思,但是他们又有不同的语素“密”“切”“热”,这三个语素又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密”和“疏”相对,指距离近,因此“亲密”侧重指关系近、关系紧密,常常用来描写关系、友谊等;“切”侧重“密切”“恳切”,因此“亲切”侧重表示感情真挚、恳切,常常用来描写照顾、关怀、教导、声音等方面,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感受某一事物时的心情;“热”是“热情”的意思,“亲热”侧重指“亲密而热情”,常用于对人的态度等方面。
在词语的理性意义里,我们给出考生几方面的标准进行量化考察,从而能够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①词义的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仅限于人,还可以用于事物等多个方面。又如“事件”和“事情”,两者都表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是“事件”多指那些重大的、不平常的活动或社会现象,而“事情”则是泛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现象。显然“事件”的适用范围要比“事情”小。因此下面的句子应该选择“事情”,而不是“事件”:
“这两年,发生了不少令人心烦的        ,好在他都挺过来了。”(事件/事情)。
同样的还有“年代”和“年月”,“时代”和“时期”,“边疆”和“边境”等。
②词义的轻重
有的近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
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又如“等待”和“期待”都 等待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期待”要更重,意义更强烈,适用于意义较重的场合,如“全国的球迷都期待着中国足球队能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这里用“期待”比用“等待”更能突出全国球迷的急切地希望的心情。
此外还有“处罚”和“惩罚”,“显著”和“卓著”,“研究”和“探讨”,“希望”和“渴望”,“担心”和“担忧”,“轻视”和“蔑视”,“失望”和“绝望”等等
③词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事故”则侧重指以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因此,下面的句子要选择“事故”而不是“事变”:
“在离前门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处,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     。(事变/事故)
④词义的具体与概括
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桌子”这个词并不是指客观世界的某一张桌子,而是指所有的桌子这一概念,但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这是指某一具体的桌子,这样的词语的意义是具体的。
还有一些词语只能表达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近义词的差别就在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车”和“车辆”等。这三对词语每对都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意义不同,如“船”和“船只”都是指水上的一种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但“船”的意义是具体的,可以指称某一艘具体船,可能是木船、轮船、游船等;而“船只”则是结合性的概括性概念,不能指称某一具体的船。如我们说“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很多”“江面上远远地漂过来一只船”。同样,“花”和“花朵”;“车”和“车辆”也是如此。如“这朵花真是太美了,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孩子们就像是祖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的呵护”“门口是停着一辆车,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所有报废的车辆,都将统一回收并销毁”。同样的还有“书”和“书籍”,“河”和“河流”等
2.词语的色彩意义
从近义词的色彩角度进行辨析,主要是指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态度色彩等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①近义词的感情色彩
一定的句子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往往就是作者所褒扬或者所贬斥的,感情色彩指的就是词语中蕴涵着的对人或者对事物的褒贬的感情。如“沟通”和“勾通”仅一字之差,意义上也都带有“彼此相通”的意思,但是“沟通”的意思是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思则是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如“勾结土匪”等。因此在进行近义词辨析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理性意义,更要注重其色彩意义。
②近义词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的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如“父亲”和“爸爸”都和“儿子”相对,但是“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而“爸爸”则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前者适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后者则比较随便,适用一般性的场合。如我们说“他是一名伟大的父亲”,却一般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爸爸”,因为“伟大”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如果和口语色彩强的“爸爸”搭配,则有些显得不伦不类的感觉。
③近义词的态度色彩
近义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如“庄重”“尊敬”“轻视”等。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时辰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因此我们说“毛主席诞辰XX周年”而不说“毛主席生日XX周年”。
又如“驳斥”的意思是对错误的言论或者意见进行反驳;“反驳”的意思则是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看法。“反驳”多用于一般性争论,语义程度较轻;“驳斥”多用于非一般性质的争论,着重在反驳的同时加以斥责,语义程度较重。正是因此“驳斥”的语义程度重,带有“斥责”的意思,也使得“驳斥”带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色彩,而“反驳”则没有。
3.近义词的搭配意义
①近义词的搭配范围
近义词的搭配意义是指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严密”和“周密”,“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两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同,是其最大的差别所在。
再如“坚定”和“坚强”,都有“坚持,不改变”的意思,但是“坚定”多和“立场”等搭配,而“坚强”多和“意志”等搭配。
这种搭配的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理据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如“发扬”的对象常常是“优点”“工作作风”“传统”等;“发挥”的对象常常是“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改进”的对象常常是“工作”“方法”“技术”等的缺点、缺陷;“改善”的对象多是“生活”“关系”“条件”等。
②近义词的适用对象
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近义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如“爱戴”和“爱护”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戴”的意思是敬爱而且拥戴,其适用对象是“下级”爱戴“上级”,而“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加以保护”,其适用的对象是“长辈”爱护“晚辈”,或“上级”爱护“下级”,两者的适用对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又如“关怀”和“关心”,前者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能用于对人;而后者则对人对物都可以用,也不分等级。再如“抚养”和“赡养”,“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4.近义词的语法功能
近义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近义词的词性和组句功能,一般来说,不同词性的词,尽管理性意义可能相同,但其做各种句子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如“金”和“金子”在理性意义上几乎一样,但是“金子”是名词,主要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金子是很值钱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是区别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定语,修饰名词,如“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河面上浮动着一层金光”。
又如“公开”“公然”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的意思,但是“公然”是副词,在句子中只能作状语,而“公开”是动词,也兼形容词,能在句子中充任谓语、定语、状语等。如“X国竟然公然侵犯我国领海”“我们俩之间的事儿早就被公开了”“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明天法院将对三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审判”。同时,“公然”侧重无所顾及,多用于不好的场合,带贬义;而“公开”则侧重让人都知道,是中性词。
(三)成语的辨析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要想准确地使用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语的准确含义
如“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这里,“不刊之论”的使用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对“刊”的理解上,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刊”应该是“刊登”的意思,那么“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或作品”,这就和其实际的意思大相径庭了。“刊”的意思应该是“更改”,“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
2.成语的感情色彩
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没,康有为、梁启超两人确乎少些刚烈。”这一句子中的“始作俑者”是错误的。“始作俑者”的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
3.成语与其它词语的搭配
成语的意思往往比较独特,因此在理解了成语意义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成语和其所在句子中其他词语的搭配问题,注意是否得当,是否有语义上的重复累赘等。
如“面对无数个因为‘豆腐渣工程’而无辜丧生的人们,面对他们的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撕心裂肺”在这一句子中的搭配是错误的,一般来说,“撕心裂肺”多用来形容哭声等,而不是用来形容“痛苦”。
又如“他那和颜悦色,平易近人的风度,一下子把大家的拘束感都给驱散了。”这里的“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和“风度”搭配,也是错误的。“和颜悦色、平易近人”是说脸色平和,容易让人接近,其表示的是一种态度,多和“态度”等词语搭配,而不是一种“风度”,不能和“风度”搭配。
4.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当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如“这家公司的雄厚财力是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使意思符合,其一般也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5.成语的用法功能
如“有些领导漠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的意思,是形容人对事物态度非常冷淡,不闻不问,丝毫也不关心。尽管“漠”“不”都是修饰“关心”的,,但是作为一个成语,其意义具有凝固性,语法功能上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漠不关心”并不等于“毫不关心”,后者是一个词组,其语法功能与其中心词“关心”保持一致,后面可以带宾语。而漠不关心”则是一个成语,其有着独特的语法功能,不和“关心”一致,后面不能带宾语。
6.成语的使用范围
成语具有约定俗成性,其使用范围也在千百年的使用中得以固定。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闻鸡起舞者,秉烛达旦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这个句子中的“汗牛充栋”属于误用,“汗牛充栋”的意思是形容书很多,多得用牛来搬运都累得牛出汗,摆放时充满了整个屋子。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形容书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别的事物的众多。
7.成语造句的逻辑性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很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
如“在书籍的浩瀚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够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一句子中的“事倍功半”显然用错了,“学会书目”应该是一种进步,不可能“功半”,应该是“事半功倍”的误用。
三.真题详解
l         人们一般都认为艺术家是“神经质”的,他们的行为像16个月大的婴儿,这种观点是       
的,事实上,“发疯”的艺术家是很        的,我所遇到的许多艺术家都是极具组织头脑,非常成熟的个体。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07年国考)
A. 正确  普遍 B. 片面  稀少    C. 偏颇  稀缺D. 错误  少见
【解析】答案D。根据“事实上”这一关联词可知为转折关系,因此首先排除A。根据最后一空可知“稀少”和“稀缺”均不恰当,通常“稀少”与“物种”相搭配;“稀缺”与“资源”相搭配,只有“少见”与题目搭配最为恰当。
l         钧瓷以其古朴的        ,精湛的        ,复杂的配釉,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
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07年国考)
A. 造型  技术  B. 外形  工艺   C. 外形  技术 D. 造型  工艺
【解析】答案D。首先根据后一个空可知“工艺”一般用来形容艺术品的加工技术和方法,显然更恰当。工艺,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技术指的是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和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对此知D项正确。“外形”强调“外”,即物体外部的形状。“造型”强调“造”即创造制作出来的物体形象。
l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05年浙江)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          
②春节临近,海峡两岸人民“三通”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台湾当局却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还不成熟。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           了。
③著名足球评论员王健翔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中超联赛中执法不公的“黑哨问题”,就必须           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A. 污蔑  搁浅  铲除                B. 诬蔑  搁浅  根除
C. 污蔑  搁置  根除                D. 诬蔑  搁置  铲除
【解析】答案A。“污蔑”和“诬蔑”的意思相近,都是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但“污”更强调“使脏”,而“诬”更强调“捏造事实”,从与题目的符合程度上看,前者显然要好于后者。“搁浅”是比喻事情遇到阻碍而中途停了下来,“搁置”则指把事情放到一边,不去管它,题目的意思而明显是谈判受到“台湾当局”的阻碍而不能进一步发展,“搁浅”更符合文意。“铲除”和“根除”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彻底消除,连根消灭。
片段阅读
【名师点拨】
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从2003年开始引进这种题型以来,题量和分值比例逐年递增,考察的知识点逐渐明朗化,出题模式也在逐步趋于成熟。虽然从题型角度讲,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并不大,但是从考察内容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题型背后隐含考察的知识点相当丰富,类型也比较复杂,出题时容易设置思维陷阱误导考生错选和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来克服难关顺利通过呢?
作为考生来说,首先要在备考时足够重视片段阅读这种题型,明确这种题型的分类、考察的知识点和出题思路,然后通过精做精练的方式归纳总结出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结合大量的练习培养自己对片段阅读的做题感觉,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各位考生有最大可能的提升,我们将会在下面的讲解中为大家分门别类地介绍片段阅读。以题型分类为模块,以解题方法为主线,通过对历年经典真题的分析详解,达到模考方法两结合,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题型分类】
片段阅读题型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提问要求的方式及考察点我们分为以下几类:
主旨题、观点题、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标题结语题。
(一)     主旨题
主旨,顾名思义中心思想。主旨题就是考察考生在短时间内把握一个文段中心思想的能力。其中有的是考察文段的主要内容,有的是考察作者的主要观点。纵观历年的考试真题,我们发现对于主旨题的考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在考试中的比例都很大,有的是直接考察主旨,有的是间接考察主旨,因此把握好这种题型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1.       主旨题的标志:
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的通常就是主旨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等。
2. 主旨题的分类与解题技巧                          
l         转折型
【方法点拨】主旨语句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引导词之后,如“但是”、“可是”、“只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通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因此考生只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表示转折关系的引导词,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主旨语句,进而准确作答。
【真题解析】
u       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
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07国考)
A. 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 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 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 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解析】答案D。典型的主旨题,即寻找该文段的重点。而此时我们会发现其实重点就在转折之后,即第一句的“但”之后,和最后一句的“然而”之后,因此两句综合可以推知该文段主要就是强调发明家受到忽视,应该予以更多的保障,答案应该是D。
u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
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07国考)
A. 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 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 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 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解析】答案D。也是一道典型的主旨题,重点在转折之后,即“但”之后的表述,即强调公民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来推动环保法规的执行,恰好是D项的表述。A项的表述主体是“政府”,与原文不符。B项则强调“完善的法规体系”,也不准确;C项说的是“体现个人意愿”的问题,表述不到位,均与主旨不符。
u       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
过多的参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05国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
【解析】答案C。该文段较为复杂,因此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分析其结构层次。根据引导词我们可以判断该文段有三层脉络,首先提出一种看法,然后用“其实”这一弱转折词引出不同于前面看法的观点,即强调结构游戏对幼儿的作用,并且强调的重点在“而且”之后,即结构游戏最大的作用就是“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接下来又用“但”这一强转折词引出第三层脉络,即要使结构游戏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掌握合适的教法,即在“更”之后的原文“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到此为止,该文段才算结束,也就是文段的目的不仅是强调结构游戏的重要作用,更强调在运用结构游戏时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恰好与C项吻合。A项B项D项均有偏颇,各执一词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