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融大教育

辅导课程

更多>>

报考快讯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料下载 > 写作 > 正文

资料下载

楚雄卷烟厂招聘考试真题(二)

  给定材料

    1.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过程。记者发现,雇用工小张的工作就是用煮、晾、泡等工艺制作百叶、茄参、毛肚等水发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起增重作用的工业碱,起漂白、防腐作用的双氧水和起中和碱作用的盐酸。平时厂房里就小张一个人负责加工,产品有专人运往市场。据小张讲,利用工业碱、双氧水等食品添加剂,制作水发产品,在这个行业不是少数。另外,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运作。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有自己的运货车、批发点、销售点,有毒、有害的水发制品从生产到销售只需要两天时间。每天生产1000斤左右的水发制品,在凌晨三四点钟用专门的运货车将成品运到老板指定的海鲜市场出售。“我知道做这项工作是昧良心和不道德的,实际也是违法的,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看着老板不断地加薪,我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我从心里也在说服我自己,不就是加点添加剂,吃的时候用高温水烫一下也就没事了。况且干了这么长时间,政府也没有一个单位有人来管。”小张向记者坦言。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一个月就销售非法加工的茄参2.6万斤,销售额30余万元,毛利润能达到10万元。记者向有关单位反映地下黑加工点的情况时,发现处理此事牵涉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三个和尚没水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

    2.在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出了一则消息:H省不少养殖户在养猪时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吃了“瘦肉精”饲料的“健美猪”,竟然过五关斩六将,突破多个监管关口,一路杀向一些大城市,甚至杀进了肉制品生产企业,最终走上百姓的餐桌。有人戏谑:我们应当“感谢”食品行业,它让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瘦肉精、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蜜枣中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还有人说到地沟油问题,这起继三聚氰胺后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再度引起社会公愤。一个涉及14个省市的地沟油制售网络,已经使地沟油流入市场,其所产生的危害,怎能不令人深以为忧?

    2010年6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某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的名誉会长P先生认为;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如果不讲良心,任何环节都可能出问题。该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M先生认为:食品企业应当将自律提到很高的位置,但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宝”,全部押在从业者的良心上,还应该强调“他律”,以真正实现食品安全。

    改革开放初期,不讲诚信,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赖账不还者有之;欺行霸市、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毁坏他人声誉者有之;大做虚假广告、以不正当手段推销者有之。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回过头去看,那些企业有哪一家真正做大做强了?据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内的同仁堂、稻香村等老字号企业,还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外企业,无一不是严守法规、诚实经营才有今天的辉煌,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靠造假而发展壮大。

    3.发达国家并非生来就是“世界上食品供应最安全的国家”。类似的“食毒时代”,他们也经历过。1906年2月,美国长篇小说《屠场》面世,揭露肉联厂工人非人道的劳动状况,“本想打动公众的心,不料却击中了他们的胃”。

    “从腌肉车间里取出的猪肉常常发酸,就搓上苏打粉,去掉酸臭味,经过化学处理,需要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就能有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然后卖到自助午餐柜台上去。”“凡是已经腐烂得再也不能派任何用场的臭肉,连同地面铲起的渣滓一道,用来制成罐头,或者剁碎制成香肠。已经生霉发白没人买又运回来的食品,用硼砂和甘油处理之后,又作为原料重新制成正品。”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看到这令人作呕的描述,总统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屠场》导致美国肉类食品消费和出口急剧下降,瞬间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关注。在舆论压力下,美国国会当年6月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肉类制品监督法》,由此逐步进入了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的时代。

    1927年,美国农业部成立了一个新的下属机构: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组织。1930年,该机构名称改为“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FDA。和FDA一起在联邦层面上负责食品安全的,还有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和检验局、动植物卫生检验局等机构。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陆续通过了近20部重要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赋予FDA更多的职权。对于被查出问题的食品,FDA毫不手软,生产商和销售商都会受到处罚,且要花巨额费用召回相关食品。

    4.2011年9月,某报刊刊登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在“陌生人社会”里多数人会本能地希望把必须要相处的陌生人变成熟人,托关系、人找人,因为“熟人信得过”、“熟人好办事”。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则首先选择不信任。文章还认为,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认为这是让自己利益免受伤害的必要方式,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道德滑坡”: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别“出手”、少“出头”。伦理学家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既有反映统治阶级要求,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观念和规范,又有反映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观念和规范。比如,孔融让梨中的谦让、孟光梁鸿举案齐眉中的和睦、乐羊子妻断机劝夫中的深明大义……每个故事都反映出一个时代所提倡的社会道德风尚,也成为今天我们增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参考教材。但封建伦理道德中宣扬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则是糟粕,应该否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儒家的性善论为主流,在实践中,儒家以礼与法的结合作为人性修养在他律方面的补充。然而在一个道德松驰、舆论不张、管理乏力的社会里,“他律”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某省委宣传部E部长认为:解决他律问题,道德教化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当前主要应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自尊感等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当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建立了具有良好公德共识的体系,一个社会的发展便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推动力。

    5.不久前,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班第一届部分同学在一家报纸发表声明,称2010年6月,某拍卖行以7280万元高价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系他们1983年的临摹习作。商人谢某自行伪造“金缕玉衣”,出钱请出国内五位鉴定专家为其鉴定。在收取了不菲的评估费后,专家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联合签署了一份估价24亿元人民币的鉴定报告。谢某由此向银行骗贷5个亿。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意愿更加畅通的表达,每个公民都有自由言说的空间。从“天价烟局长”周某的落马,到在敦煌撒泼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副团长夫妇的被免职等等,一系列的案例,说明网民意愿、网友监督,在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中,作用越来越大。但著名文化学者、某大学Z教授认为:媒体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本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引导社会舆论,但有时部分媒体和网络却在没核实、没法甄别真伪、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充当了造谣者的“帮凶”。2011年3月,一位母亲为获捐款,抱着患眼癌的女儿跪地前行,这是职业网络推手精心策划炒作的“母亲跪爬求助”事件。推手已向“跪爬母亲”致歉,“跪爬母亲”也向社会道歉,表示愿将得到的二十余万捐款退回。对于此事,人们看法不一,有的人觉得利用谎言炒作募捐不道德,有的人认为救命远比道德更重要……央视某主持人说:网络推手出于善意目的制造“缺德炒作”,对社会诚信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

    某网站针对所谓“社会道德危机”,曾组织网民在网上进行讨论。

    网民A认为:道德失范的根源应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盲目性、自发性、趋利性、等价交换性等致命弱点,必然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滋长、蔓延和泛滥,引发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诚信缺失。

    网民B认为: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物欲主义的侵蚀,使不少人越来越远离向内心的叩问,在不少人身上理想、信仰的感召力在减弱。人们应当重拾信仰,让信仰不再缺席。

    6.某媒体报道:当前医疗领域,个别医生不讲医德,“开单提成”收受医药产品销售回扣的现象屡禁不绝。更有甚者,将病人视作唐僧肉,不从病情出发,多开贵重药品,动辄作“CT”、上“核磁”,徒增患者负担,为小团体牟利。另有报道指出:在教育界,也有一些学校出现少数教师借补课、家访、排座位、安排班干部等事务,公然收取好处的现象。某市一中学给学生家长每人寄了一封信,在信上学校划定了20本名著,要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很多家长认为,学校给指定的书店打广告,个中原委令人生疑。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忽视自身的道德建设。出了事故,主管领导极力隐瞒事实真相者有之;面对群众的质疑,搪塞推诿者有之。还有些干部利欲熏心,玩弄数字游戏虚报功绩,甚至大搞损害民生的“政绩工程”希图换来个人的升迁。

    7.近年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上海世博会上,200余万名社会志愿者参与世博活动的志愿服务;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有59万名志愿者投身其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20万人次志愿到灾区帮助抗震救灾;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不到一天,志愿者就成为救援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这种来自民间、集中爆发的志愿精神,诠释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汶川大地震,这场空如其来的灾难,人类无法抗拒,但面对灾难,举国上下凝聚成了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大地震当夜,成都街头就出现了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除站满整条街;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开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上深情地留言:“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唐山人曾被别人感动,在汶川大地震中则感动着别人。唐山某村13名老乡,自发组成了一支救援小分队,赶往四川北川救灾现场,用最直接、最朴实的行动,对“感恩”一词进行完美的诠释。

    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8.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先生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武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当晚,孙先生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先生一家五口全部遇难。第二天早上,弟弟打电话回家,发现哥哥仍未到家,手机也联系不上。预感不妙的弟弟开车沿途查找,结果在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太平间发现了哥哥及家人的遗体。弟弟撬开撞得扭成一团的轿车后备箱,捆好的26万元现金还在。“我们家这个年是过不成了,但不能让跟着哥哥辛苦一年的工友们也过不好年。”沉浸在丧痛中的弟弟含泪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腊月廿九,两天未合眼、没吃饭的弟弟赶回家中,通知民工上门领钱。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弟弟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弟弟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弟弟如释重负。孙先生弟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包工头也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钱,这是自己的良心账。”

    徐先生是N市某希望小学教师,在婚检时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肾衰竭及尿毒症。得知病情,他毅然和未婚妻解除婚约,作出一个旁人想象不到的决定——回到讲台前,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多年来,他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坚持自己在宿舍完成透析,坚守在教师岗位。2008年初大雪封山,他不顾病情严重,一次又一次护送山里的孩子回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寄往灾区;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在他病情危重时刻也从未间断过。徐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我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我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31岁的年轻母亲吴女士有一个她始终都有些不好意思接受的新名字——“最美妈妈”。今年7月2日,某市一住宅小区,2岁女童妞妞从10楼的窗台坠落。在楼下人们惊呼的一刻,吴女士甩掉高跟鞋、伸开双臂向妞妞掉落的位置冲去,在即将落地一刹那,她接住了妞妞。“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我根本来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孩子,我是一个母亲,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救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了接孩子,吴女士左臂尺桡骨断成了3截,可她的脸上仍挂着明朗的笑。在家人看来,吴女士能这样做“既意外也不意外”。她丈夫说:“她继承了父母的朴实和善良,她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平时养成的善良之心,关键时刻只是这种善良的习惯性流露”。吴女士所在社区的居民们自发以系黄丝带和点燃蜡烛的方式为吴女士和妞妞祈福。该省省委书记也于第一时间前往病房探望。美联社等欧美媒体赞扬她“勇敢”“无私”,是真正的“守护天使”。

    9.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量曾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2010年9月20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7年7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三次评选中16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近十年来,我国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充分发回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行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两道题目(20分)

    1、“给定材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起过250字。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200字以内。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真实

    (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三)、“给定材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四、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两道题目(20分)

    1、“给定材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起过250字。

     总体上看,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

    具体表现:

    一是食品生产领域出现严重问题,使用有害添加剂、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二是“陌生人社会”现象。本能依靠熟人和关系,对待陌生人首先选择不信任。

    三是商业领域造假。部分唯利是图的商人联合专家共同造假,欺骗消费者。

    四是媒体不实报道。恶意炒作,错误引导社会舆论。

    五是个别医生医德下降。收取回扣,从患者身上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是部分学校收取好处,收取学生好处。

    七是个别领导干部忽视自身道德建设。隐瞒事实、搪塞推诿、虚报政绩,搞政绩工程。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2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编者按

    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作为包工头的孙先生为给农民工发工钱路上遇难,其弟帮助哥哥完成遗愿,这是对诚信的坚守;希望小学徐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于教育岗位并资助孩童,这是爱心的奉献;“最美妈妈”不顾自身安危果断营救坠落女童,这是善良无私的流露。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位公民学习。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应做好带头作用,让社会焕发新的精神面貌。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真实

    (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网民A的观点是错误的。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自律和他律效能失范,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社会领域确实如网友A所说,出现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和泛滥的现象,但各地也不断涌现出讲诚信、讲奉献、勇敢无私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讲文明树新风”等志愿服务精神也诠释出了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所以说经济发展是道德失范的根据是站不住脚的。

    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道德教化缺失。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二是对待传统道德,没有做到很好的总结和扬弃。既没有继承传统道德的优点,也没有避免一些糟粕。三是法律不健全,监管不严格。礼法结合导致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赚取不义之财。四是在具体领域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各部门权责不清。容易出现“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也给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三)、“给定材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很多行业存在地下黑加工点,非法使用有害食品添加剂;二是加工者利欲熏心且对添加剂的危害缺乏认识;三是地下黑加工点牵涉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监管不力。作为市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我将从自律和他律这两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强化从业者自律。对其实施道德教化,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其人道主义情感及正义感、自尊感等有正确发展方向,以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公德共识体系为引导,良心从业;通过宣传添加剂相关知识使从业者对其危害性有正确认识。

    另一方面,加强他律建设。一要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法》《食品监督法》等法律,逐步推进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二要成立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组织机构,赋予其职权,统一管理食品安全问题;三要明晰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单位的权责;三要依法取缔类似地下黑加工点,加大对违法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处罚力度,建立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加大后期追踪及监察力度。

    (四)、“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下面是某网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文化教育的文字:

    当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生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气,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里的地雷,泄露的燃气就象身边的火药库,噪音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手;热岛效应闷得我们大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通病;一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工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至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几如脱缰之马。

    对大自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心存敬畏,但对这些人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一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人们还能放心地去哪里?还能放心地乘坐什么出行?还能放心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生命的问题中,首要问题之一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一方面不少部门总在强调自己的救援力量如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分明有庞大而名目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往往仅是行业自己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力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力。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呼唤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无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文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井喷、火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示出一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观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中国人从古至今则更多的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生活状。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却过多的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一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文化教育。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和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安全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点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的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的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济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作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一百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于现代运行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学、生态、金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方面,大大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然后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透力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易燃的装修材料,从而酿成大祸,该大楼维修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工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电量变转造成质变,脆弱性痪变成严重的危机,最后致此次惨剧。

    这次火灾,尽管S市启用了现代化的警用直升飞机用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高楼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高空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等以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而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一定时间,不够及时,而影响救援效果。S市火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的明显不足,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二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而窒息在家中浴室里,令人痛惜。

    S市火灾发生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力量又没有被动员,致使工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在火灾发生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火灾给市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而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片面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足,或者相关投入不足,致使工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火灾而言,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火灾发生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火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也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大灾难。

    4. T市晚报刊发了一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行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月下旬的一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口长途汽车站,发现这里是一个Y字形路段,行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一条机动车道上。引人注目的是,两条分支机动车道中的一条上缓缓行驶着大量公交车,一辆接一辆,车队一直排到Y形车道汇流口。刘公铺桥西这一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一站下的车。这里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至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一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而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一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面拥挤不堪。我从刘公辅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人行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走到5米开外对面的公交站,需要返身走几百米去绕行赵家口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人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大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走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大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比显得方便快捷许多。

    市民乙:前几天上午,我去石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心体检。事先我从公交网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小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石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走到回程方向的石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一辆16路车,却呼啸而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无意中看了一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情也被破坏了,一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出行,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27路也是“有去无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心城区的住宅区越来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大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小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一是走路,二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人走路了?过去走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几块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问题;有人想走,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黑灯瞎火,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自行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小区里,自行车必须停在车库里,每月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一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气”。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设有非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用。于是,原本可以自行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被“黑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黑车”聚集。由“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人心有余悸。

    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迸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几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顶上坍塌。救援行动因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在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过,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末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在经历了大地震以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是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四、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材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所谓“技防”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配备的防范设施,如给城市打造的“金刚罩”、城市公共交通的软硬件配备、各种防灾装备等。

    所谓“人防”则是“技防”之外的人为防范,包括对装备的保养维护、人为的操作能力,在灾难发生的情况下个人有效利用各种防灾装备的能力,在防范设备安装过程中隐藏的人为隐患等。

    2.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中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安全网”不能阻燃,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

    第二,在严重的火灾面前,无法有效发挥现代化警用直升飞机的紧急救援作用。

    第三,市民应急知识缺乏,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

    第四,政府没有动员民众,工程建设监督缺失。

    第五,高楼缺乏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楼间距小严重影响救援效果。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增强安全意识 共建和谐社区

    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居乐业,同时给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区近期将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居民安全文化教育”,转变大家固有的安全文化理念。“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假如发生火灾,受灾人员若是缺乏自救常识,生存几率将会很低,就算配备有足够的灭火设施,若是没人会用,也就毫无意义了。

    因此,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便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技能。我们将通过举行安全宣讲会的形式,配合发放安全手册,为广大居民讲解和传授日常安全的注意事项以及防灾救灾的相关技能,并且会定期开展演习,让广大居民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切实转变为安全能力。

    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电、气的不正确使用都会成为安全隐患。用电安全需要注意经常检查线路、插座和刀闸是否安全可靠;用气安全,尤其是使用煤气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一旦发现煤气中毒,应先把门窗打开,避免明火。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首要的心理需要。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人,希望大家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最后祝大家生活平安幸福。

    (三)、“给定材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公交停靠站较多,部分路段公交站点太密,缺乏统一管理,造成路面严重拥堵;二是行人过街设施缺乏,过街设施使用率低,违章穿越人数较多,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三是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来去停靠站点不一致;四是城郊结合部的住宅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存在,滋生了黑车泛滥等社会问题。

    具体建议:一是完善交通规划实施与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公交车停靠站点,加大公安交警执勤力度,优化公共交通秩序,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二是完善行人过街设施。地下通道与商业相结合,人行天桥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根据行人交通量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过街信号灯。三是统一公交车停靠站点。确有线路不一致等特殊情况,要及时通知乘客,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在环线附近的轨道交通站点设置一些公交短驳,严厉打击黑车、“摩的”,并推行公共租赁自行车服务,方便乘客出站后快捷到家。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天变不足畏 安全当先行

    ——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愤怒,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然而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只要我们意识到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时时保持警惕,预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应加强安全规划与防护,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变”就不足畏,并且会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更加安全的驱动力。

    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灾,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安全防护不足,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对事故的防范考虑不周、投入不够;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工程建设和维修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三是技术保障欠缺,救援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需要,影响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淡薄,市民自救互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扩大了事故的危害。

    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如果庞培人对火山喷发有足够的预见并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防范措施,也许一代名城庞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岩所吞没;如果S市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上科学谨慎,在安全防护上舍得投入,对市民有相应的应急训练,也许公寓火灾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

    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把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国情,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生命至上”的观念和做法,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围,普及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训练,切实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再次,在资源整合上,要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最后,在法律执行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法律制度的落实,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严格依法操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熄灭灾难和事故的火星。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申论》真题

  

  一、给定资料

  1.“良辰吉时已到,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2012年 月6日中午,在江南某村,一对“85后”新人的传统结婚仪式正在举行。

  “这对小夫妻年纪不大,倒愿意举办农村的传统婚礼,真稀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据了解,这是当地几名大学生村官策划的第一场农村传统婚礼。

  看惯了西式婚礼的走红毯、切蛋糕、倒香槟等流程,这场农村传统婚礼,让年轻的新郎新娘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新郎东平怀着欣喜而忐忑的心情望着新娘丽丽。在婚车上,新娘喝完糖茶洗好脸后,就盖上大红盖头,小鸟依人般挽着新郎的手走下婚车,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踩着印有“喜”字的麻袋走进堂屋,麻袋又称“代代子孙”,寓意新人早生贵子。这时,空中下起了一场“花瓣雨”,惹得围观的孩子欢呼雀跃。

  “接下来是‘过火盆’,红红火火。”在婚庆策划人员的提示下,新郎新娘绕着院中的三堆火走三圈后。正式进入堂屋,婚庆策划人员告诉记者,新人跨过门槛时要先抬右脚,这是 “顺脚”,寓意婚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堂屋主桌上摆放着成双的龙凤花烛、果品和用于挑起红盖头的喜称“称心如意”,“新郎官,你不看看新娘长啥样吗?”人群中有人喊道,新郎笑着拿起“称心如意”。小心翼翼地挑起红盖头一角,露出新娘的嘴角。“虽然他们并不像古时候那样等到拜堂时才头一次见面,但挑红盖头是传统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写进了策划书。”婚庆策划人员说。

  大学生村官W是婚庆策划主力之一,她与同为村官的Z和L策划了这场农村传统婚礼。W表示,他们十分看好传统婚庆仪式的前景,也希望能借此施展自己的策划能力。

  记者在婚礼结束后向婚庆策划人表达了自己观摩婚礼的感动心情。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策划一场传统婚礼的时候,W说:“与新式婚礼比较,传统婚礼更注重过程和仪式,半年前这对新人就按严格的传统习俗精心策划和准备,这种漫长的筹备过程让新郎新娘都显得格外郑重,他们也非常接受这种传统婚礼,我相信对这一对新人来说,这也是一次心理和精神的升华过程,这种传统婚礼仪式会影响他们一辈子。”Z则补充说:“传统婚礼庆仪式不仅仅是一种世代沿袭的乡村习俗,也承载着传统精神的内涵,甚至是传统文化的某种载体和形式。传统文化与习俗在某种意义上观望着农村青年的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甚至传承着某种民族精神。”

  2.某网站发表了如下一篇文章:

  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好几番,中国的面貌几乎每天都在刷新,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因为这种速度自豪。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或许正在我们手中悄无声息地流失。

  祖宗流传下来的国宝,有许多在海外才能看到,有人统计,世界上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有不下百万件的中国文物。这意味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要想一赌那些先人留下来的珍宝。不得不远涉重洋。

  在某国倒卖中国文物贩子的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一些文物大省,集团性的盗墓以及贩卖文物已经形成了行业。近几年全国盗挖古墓案有10多万起,被毁古墓20多万座。即使是一些有人管理的地上文物也没能幸免,外国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却不断得以充实。

  据我国长城学专家董先生介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基本完好,另有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已不复存在。北京市郊一段在考古学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明长城被人挖去砖石,做了植树用的“鱼磷坑”。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中间却有一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这段历史遗产倾刻间湮灭。

  与有形文物的流失比起来,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譬如鲁迅笔下的“杜戏”“五猖会”,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农村过去家家过年帖的剪纸和年画……也许有人会说,这也是“文化遗产”?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些问号,正好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长城、故宫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和博物馆中的恐龙标本一样,失去了实用性,是死的东西。而那些无形文化遗产,大多是活着的。活生生的文化遗产的流失,就更令人感到心痛。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然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国文化形态迅速消亡。村村寨寨的节庆活动没人张罗了,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挤走了民间故事和皮影戏。过去的农村姑娘个个会绣嫁妆,现在结婚时则到集市上去买廉价而缺少灵气的印花纺织品。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这些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民间文化的消失,其速度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而后果却和生物物种的灭亡同样严重。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数千年的乡土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已经消失。它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这样下去,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则是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少地方斥亿万巨资生造“文化”和虚假民俗,拆掉古城而改建的粗制滥造的“仿古街”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把一些历史传说和文学故事中有道德污点的人物也尊为“名我”供奉。以上种种均反映了对文化的曲解,这种曲解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是对文化的一种伤害。

  3.时间到这里仿佛变慢了。秋天早晨的菊儿胡同刚睡醒,一进一进的院子走入,粗斜的老树仍在,院子中央整齐地码了几十盆花草。有人趿拉着拖鞋走出屋,揉着眼睛背着手浇花。两位老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站在胡同里,市声渺远,只觉几千年几百年的日子就这么悠悠地过了下来,这里依然是风雨不动的世上人家。

  这就是诗意栖居的代表作——“菊儿胡同”,是吴良镛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设计出的现代民居。1987年,菊儿胡同还是积水、漏雨、杂乱无章的地方,早年建造的四合院已成了破旧拥挤的大杂院,吴良镛受邀设计改造。他的“有机更新”理论认为,住房是城市的细胞。新建房应自觉地顺应城市的传统肌理,于是有了“类四合院”,既保留了天井、院中的老树,又能容纳更多住户。房屋为白墙黛瓦,错落别致。吴良镛非常留意娱目之景:在坡顶修建楼阁和平台,可远眺景山、北海、白塔:在院中配置不同姿态的树种,使院落小景丰富有变;甚至楼阁的高度不一,增加建筑群轮廓线的变化,屋顶亦因此有了韵律美。如今住在高层小区里的北京人,是无法享受到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了。菊儿胡同里的人却仍可坐拥旧时的景色:“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我并不是要所有的房子都盖成菊儿胡同,而只是探索了一条传统建筑改造的路子。”2012年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的开幕式上,这位中国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做了题为《人居环境与审美文化》的主题报告,讨论如何将“艺文”融人人居环境。

  游客张女士说,来豫园本来只是随便逛逛,听导游讲解之后才发现好些建筑都有故事有门道。站在豫园九曲桥上,还可以看到远处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景观确实不错。

  豫园旅游区是上海老城厢的发源地,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豫园、城隍庙、上海老街等为中心的旅游风景区,九曲桥、湖心亭尤其享有盛名。民俗工艺小商品、上海及全国特色小吃、上海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在此得到重生与发展,成为市民节庆庙会地。豫园作为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被誉为“东南名园冠”。豫园商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大规模扩建,成为规模宏伟的仿明清商业建筑群,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民族风格,豫园被塑造成一个文化综合体。为了再现民俗风情,豫园商城推出了“豫园中国节”的概念。正月有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三月有中华美食节,四五月是春季庙会和茶文化节,夏季有少数民族风情节,秋季有庙会和赏菊啖蟹节,冬季有冬至膏方节等。尤其是元宵灯会在春节期间的上海最有人气,充分显示了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并因此成为上海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镇,素有“芙蓉镇”的美誉。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古老质朴的蓝印花布、色彩鲜艳的刺绣;有式样各异的花灯、编织、剪纸、泥塑;有粗犷洒脱的灶壁画,特别是享誉国内外的金山农民画:有久负盛名的枫泾四宝:丁蹄、状元糕、五香豆腐千、枫泾黄酒;还有许多蕴藏在民间的传奇故事,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所有这些家乡民间文化原有的特色,为枫泾古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人们用“枫泾寻画”画个字概括古镇的魅力,可谓一语双关,既有诗情画意,又留有悬念,充分表达了枫泾古镇美丽如画的景色,又告诉人们枫泾拥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枫泾留下的是历史的原貌,是原来真实的景,不增加什么新东西,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留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帮来的风貌,从而保留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原真性。

  同时枫泾不是保留一座桥、一块碑、一个房子、一座店铺,而是一条街、一道河、一个古镇的整体堡留。这里的水墙门,如同周庄的前街后河、乌镇的水格房,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它与枫泾古镇引人入胜的桥、房、街、廊,相得益彰,构成的是浑然的一个整体。

  4.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航海者就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就是这样一位天神。中国沿海的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有华侨聚集的大小埠头,几乎都有她的宫庙。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3千多座妈祖庙以及2亿多崇信者。她的影响力从南方沿海辐射开去,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荚等20多个国家地区。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因为不爱啼哭,起名林默。因她识些天文,懂点医理,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附近渔民也渐渐相信她可以“预知吉凶”,从而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化吉”的保护神。她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便在莆田湄洲岛为她建庙祭祀,这座“落落数橡”的简陋祠庙,也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已经香火非常旺盛。

  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佛教也将妈祖演绎进自己的神话世界,称林默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有一次游玩遇险,被观音菩萨挽救,从而成为观音的侍女,并渐渐幻化为可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的主神。儒家也对这一优质的“文化”载体予以高度重视,对妈袒神话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增添了惩恶扬善故事,力图去除妈祖浓厚的巫女色彩,将其塑造成为儒家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

  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公元1281年,忽必烈便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虽然妈祖是汉族人,可加上一个“天”字,成为天神,那就没有种族划分的界线了。元朝统治者对这位深得民心的海神推崇备至,源于对海运的重视和依赖:一方面是元时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另一方面则是供应京师的海上运输线。公元1329年,元朝的皇帝曾派遣“天使”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耗时半年,行程万里,沿途拜谒淮安、苏州、杭州、绍兴、温州、福州、湄州、泉州等重要港口的十五座妈祖庙,并代表皇帝呈献祭文。至此,妈祖已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而清代的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从康熙到同治,有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妈祖的称号也由明代的天妃升至天后,封号长达64个字,在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信仰妈祖的范围在明清时代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的移民潮有关。譬如四川,明清时代的客家移民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妈祖作为老家的神明也就在巴蜀扎根落户。清代中后期,巴蜀地区的妈祖庙已超过两百座。

  当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时,明清时代大量广东福建的民众不断流动,每到一处,都要兴修妈祖庙。譬如澳门妈阁庙,起初便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三地商人修建,称为三州会馆,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便是澳门(MACAU)的名字,也与妈阁庙有关。台湾的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先民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

  面朝大海,高度42.3米,全球最高妈祖圣像于2012年9月28日落成,作为第六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2500余名游客和表演家以鼓乐、舞蹈等传统民俗方式,向这位和谐女神致敬。一条从水中央建起的6.5公里长的通道将来自港澳台的游客带到了妈祖圣像面前。他们虔诚地站立在圣像下,见证着这座妈祖圣像的落成。

  从台湾赶来的某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坐落在海上的妈祖圣像。妈祖圣像的落成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妈祖信仰的盛行,还在于她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她的亲和力更是别的神灵无法比拟。如今,海外还有游子没有归家,他们还需要神灵护佑,还需要妈祖守望。那么,就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5.平阳鹤溪百年缸窑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而且还曾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去年,平阳县公布了第一批县级历史文化村镇,鹤溪因缸窑而榜上有名。

  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最原始的制陶技术。这一点可以从平阳龙山头石相国墓中出土的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得到证明。瑞安陶山瓷窑、泰顺大安陶窑等。均凸显了温州地区生产陶瓷历史的悠久,分布的广泛,平阳则以鹤溪缸窑的创建时间为最早,历史也最富传奇色彩。

  据《平阳县志》记载,明万历47年(1619年),鲁通、鲁明等人利用腾蛟凤巢的优质陶土,在后庄村建窑烧制陶器。后逐渐兴盛,发展到18座窑,后庄村亦改名为缸窑村。1940年,当地人谢伯和出资创办缸窑陶瓷厂。次年,群众集资4300银元,创办缸窑陶器运销合作社,共有社员72人,年产陶器5万只。1946年,在化学专家苏步皋先生的帮助下,开始生产化学工业用的耐酸坛,产品远销南京、上海等地,深受用户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制陶工艺得到迅猛发展。1954年,由苏增财、谢如观等人带头成立了凤巢陶器生产合作小组;1957年扩大为生产合作社;1959年升格为平阳耐酸器材厂,属地方国营性质,职工增到300多人,并新建倒焰窑1座。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这是缸窑烧陶工业的全盛时期,其产品畅销南京、上海、杭州等地;1964年,我国为支援阿尔巴尼亚修建炼焦炉,需要一批质量上乘的缸砖,而在国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货源。后来,经有关部门推荐,他们找到了缸窑。于是,生产缸砖的重任就由缸窑耐酸器材厂承担。在上海援外部门的指导下,工人日夜奋战,缸砖试产成功。后送上海鉴定,质量完全合格。缸砖的试产成功,不仅解决了我国的援外任务,而且也同时解决了上海焦化厂无缸砖的后顾之忧。这一辉煌时刻永久载入史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缸窑烧陶在浙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瑞安等地纷纷派人前往学习,同时缸窑也有不少烧陶师傅到周边地区传授技艺、帮他们建厂烧窑。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需求旺盛,缸窑曾一度空前繁荣,除满足温州各地日常生活所需外,产品还销往台州、丽水和福建等地。此后,由于缸窑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又恢复了私人作坊方式,并逐步走向衰落,但至今仍顽强地生存着。

  鹤溪镇缸窑村位于平阳县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属半山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境内有大溪流经。缸窑就坐落于缸窑山西麓,这里背山面水,风光秀丽、陶土资源丰富。烧陶必备的水、柴、土三个条件在这一应俱全,难怪缸窑村的先祖不远千里从闽迁徒于此建窑烧缸。缸窑整个布局错落有致、依山就势。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共有三进单层简易砖木结构陶瓷作坊,每进作坊大概有17间房子。解放初期,缸窑共有4条完整的窑床,现尚保留2座。每座窑床长约30米,最多一个窑一次可烧500个左右器物。据缸窑传承人之一的谢孝夏先生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间,缸窑手工艺人达百余人,然后逐年减少,现今只剩8人。这些还在以传统工艺制陶的工人,或许是这座百年缸窑的最后守护人了。

  鹤溪缸窑作为温州地区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原始活陶瓷作坊,是浙南山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缩影。它的保留为研究浙南地区陶瓷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

  6.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地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迹”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秉赋,声情并茂,其家族式的传承则保证了皮影戏架构完整。道具乐器等“老家快”也仍保存着,很难得,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戏当宝贝保护。

  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F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有的文化优势。从这点来说,保护文化是第一位,不要子孙后代还没有了解。独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强大的可能。

  作家F被人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对此,F说:“这源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F认为,物欲横流更容易导致精神被轻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经受着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坚守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本身蕴含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要保护、抢救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神。如果我们不抢救自己文化的神,那么我们玩来玩去还是玩洋人的神,就没自己的神了。”

  F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直存在困难,但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初期的困难是你的声音没有反响,像在空气里呐喊,没人回应,现在好了,上上下下都有了反响。但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又被政绩化,表现出来往往是在“申遗”之前很下功夫,“申遗”一旦成功反而不用劲了。因为不少地方喜欢做面上的,能够很快出效果的事情,而“申遗”以后日常的保护期与政绩“解构”。实际上文化遗产更需要“申遗”之后的保护,F提出了两个观念,第一是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或专家保护,因为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护好,全民保护是个关键。还有一点就是科学保护,无论“申遗”前后的保护,还是后来的资源开发,只有从学课上和科学性上使出一整套的方案,遗产保护才能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比如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等,但科学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当国人开始普遍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问题,其间或许昭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公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学、美学、人类学、艺术或科学观点看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名胜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必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建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综合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

  (1) 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 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 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 总字数400-500字。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20分)

  要求:

  (1) 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 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 不超过400字。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 800-1000字。

  一、“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本题要求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换言之,就是阐释该说法。题干明确说明结合“给定资料”,要求提及全面、简明,所以不要单纯着眼于从“给定资料2”中提及要点,以免遗漏要点。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这一说法涉及两个主体:一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长城、故宫,可知长城、故宫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两个主体有关的要点。给定资料1围绕传统结婚仪式展开,主要说明传统婚庆仪式沿袭了乡村习俗,传承着某种精神。题目中说法的出处在给定资料2,那么重点阅读给定资料2。给定资料2讲到文物即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流失、盗墓猖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资料中一系列问句均在说明一个问题,即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模糊不清,所以导致其面临危机。资料2紧接着阐述作者之所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原因,即长城、故宫已失去其实用性。而戏曲、剪纸等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此处同资料1都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资料2紧接着讲到民间文化消失后无法再生,这是在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资料2最后一段讲到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伤害了文化。这也是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此问题同之前的问题可以进行合并。

  资料3主要讲述不同地区在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资料4主要讲述妈祖文化;资料5主要讲述平阳鹤溪缸窑曾经的辉煌,而今急需保护促进发展。由这三则资料可知,特色文化只有保护到位才能不断发展、创新。资料6讲述作家F对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看法,他提出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这两点即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可用对策。资料6最后再次阐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那么此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既然是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那么无非两种态度,肯定或者否定,结合给定资料来看,材料的整体倾向与资料2中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保持一致的,所以应对该说法持肯定态度。那么作答逻辑可以先表明态度,说明该说法的正确性;其次阐述肯定的理由;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联系实际,那么本题总结时应结合给定资料简单谈谈如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这一说法表达的内涵是:长城、故宫仅是古文明的躯壳,它已失去实用性。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等才是鲜活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还传承着独有的民族精神,可以让人获得精神归属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无法再生,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然而由于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够,导致其遭遇危机;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的误区未能增加文化内涵,却伤害了文化。因此,还需推行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全面系统的保护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此题要求依据“给定资料3”的内容,概括对于如何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问题,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给定资料3”分别阐述了北京“菊儿胡同”、上海豫园、枫泾古镇三者在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材料第二段介绍了“菊儿胡同”是吴良镛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设计的现代民居,它自觉地顺应了城市的传统肌理,并在第三段中强调了如何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的报告,这也是对此种传统建筑改造路子的总结。

  材料第四段到第六段介绍的是上海豫园的特色经验。第五段主要说明其将传统本土文化及民间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第六段介绍的是其推出了“豫园中国节”的概念,将民俗文化与节日概念相结合。

  材料第七段到第九段介绍了枫泾古镇的魅力文化,其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关键在于保留历史的原貌,还原其可真性,并将特色文化整体保留。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并整合出答案。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

  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重点在于将地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一是自觉顺应城市传统肌理,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二是建成与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旅游风景区,将历史和民族联系起来,形成文化综合体;三是将民俗风情与节日相结合,推出概念文化,现实民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四是还原历史真实风貌,并保留浑然整体。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400-50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设定的背景是“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作答任务是为志愿者写一份向游客介绍妈祖文化的示范性讲解稿,讲解对象是游客。本题限定的给定资料范围是“给定资料4”。作答要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逻辑清楚”、“表述生动,对象明确”。虽然相关要点在给定资料中都有提示,但是比较散,需要考生用清楚的逻辑进行加工,把要点清楚地表述出来。既然是讲解稿,要符合“表述生动,对象明确”的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4”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海上航行的祭天习俗以及妈祖成为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的渊源,这是妈祖文化的起源。

  4—6自然段叙述的是妈祖对佛教、儒家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广泛影响力,及其发展历程。7—9自然段讲述澳门、台湾等地对妈祖的信仰也十分普遍,全球最高妈祖圣像的落成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两岸文化交流,有着促进两岸统一的政治意义。

  作为讲解稿,最后要强调妈祖文化对于海外游子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要点按照“妈祖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意义”的框架加工整理,写出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脚下,参加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起源于古代人民的海上祭祀活动,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为了祈求平安,航海者在起航前要先祭天妃。妈祖正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起名林默。早期因知识广博、助人为乐为乡人所信赖,继而被附近渔民神化,在她过世后为其修建祠庙,为最早的妈祖庙,而后妈祖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妈祖的影响力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

  佛教和儒家均对妈祖进行了吸收、演绎和“改造”,将其塑造成为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文化进行加封行赏。元朝时妈祖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明清时代,受当时移民潮的影响,信仰妈祖的范围不断扩大,清代时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

  在台湾,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2012年9月28日,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的落成有力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的传统美德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让我们借妈祖知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愀复与发展。(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400字。

  【思路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由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因此,“给定资料5”需要重点研读,并从中提取要点。题干中还要求“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这句话主要是提示考生短文的作答内容是介绍鹤溪缸窑,介绍的目的是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所以,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不能忽略三方面内容:一是鹤溪缸窑的历史;二是鹤溪在发展缸窑方面的优势;三是呼吁社会来鹤溪发展缸窑产业。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行文体现大学生村官身份;二是短文需要标题;三是“四点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作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把握“给定资料5”中每一段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段,介绍鹤溪缸窑的辉煌历史功绩。

  第二段,介绍商周时期缸窑的早期发展。

  第三段,介绍明万历年间缸窑的初期发展历程。

  第四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缸窑发展的全盛阶段。

  第五段,介绍进入六七十年代,缸窑发展由空前繁荣转为衰落。

  第六段,介绍鹤溪镇发展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同时也表达出对鹤溪缸窑发展的忧虑。

  第七段,点明鹤溪缸窑的历史及现实价值。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由于题干要求以短文形式,因此,考生的答案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考生可以按照“介绍平阳鹤溪发展缸窑的自然及人文优势,继而介绍鹤溪缸窑发展的历史,转而提出溪缸窑当期发展困境,最后呼吁社会参与到缸窑的恢复及发展中”的逻辑思路作答。

  【参考答案】

  鹤溪缸窑期待恢复与发展

  平阳鹤溪缸窑拥有百年厚重的历史。鹤溪镇拥有生产缸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窑土资源丰富、烧窑条件一应俱全、窑缸整体布局十分合理。鹤溪缸窑是浙南民间手工艺的缩影,更是研究陶瓷发展鲜活的史料。

  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掌握原始制陶技术,平阳则以鹤溪缸窑创建时间最早;到明万历年间,鹤溪缸窑经历了村庄建窑、私人办陶、陶器合作社、化学工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制陶业迅猛发展,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国营性质的工厂等阶段,这一时期缸窑生产完成了援外任务、解决了上海无缸砖的后顾之忧,使缸窑烧制达到了全盛时期。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缸窑在浙南只有空前的繁荣。由于缸窑恢复私人作坊方式,导致设备简陋、缺乏更新,使缸窑的数量和继承人不断减少。缸窑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时刻,作为平阳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迫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鹤溪缸窑的恢复与发展,守住鹤溪的传统、百年的文化。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

  2013年的作文题题目要求围绕“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并给出题目,属于命题作文,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颇为含蓄,我们可以加副标题来点明题意;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自选角度,树立其观点和立意。

  通过分析给定资料,我们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因此文章观点立意就应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来展开论述。资料1说明的是传统婚礼习俗对凝聚乡村生活文化的影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和形式;资料2则从倒卖文物、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民间文化的没落等入手分析了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指出了某些官员在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误区。资料3指出在文化工程保护建设中要重视保留原真性和生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4通过妈祖文化的追溯和探讨,突出其精神信仰的传承。资料5描述了民间手工艺-鹤溪缸窑的发展历程和意义以及其面临没落的现状。资料6通过作家F对贺兰山岩画、皮影戏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感悟,来引出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思所想,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保护。

  范文开头部分从“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感悟出发,得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二、三段提出结合材料和实际,提出两个分论点并进行论证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

  第四段通过引用温总理的名言阐述文化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升思想高度。并进一步指出其意义和发展目标。

  【参考例文】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承续中华民族文化

  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去,伟大的先人们却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各种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大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形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惜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遵循;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物、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厚实的“内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温家宝总理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积聚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应是“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续中华民族文明,构建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