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融大教育

辅导课程

更多>>

报考快讯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公告 > 正文

最新公告

正在崛起的普洱烟草产业

从1992年成立烟草公司至今,普洱烟草已历经16年。16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普洱烟草紧跟前进的步伐,搭乘改革开放的时代“高速列车”,解放思想,披荆斩棘,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如今,一个正在发生深层律动、产生集聚效应的新普洱烟草正在崛起!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普洱烟草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两烟”销售总额从1992年的800万元到2007年的12.64亿元,增长158倍;实现税利从1992年的170万元到2007年的32535万元,增长了191倍;烤烟生产规模从1992年种植面积9121亩、收购烟叶6652担到2007年种植面积12.52万亩、收购烟叶34.5万担;卷烟销售从1992年的62000箱到2007年的78000箱,增长了1.26倍。数字凸显变化,数字品味成就,数字感受崛起,数字昭示未来。这一连串跃动着的数字,无疑是对普洱烟草在改革开放30年大背景下取得辉煌成绩的最好注脚,也是普洱烟草人奉献给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份生日厚礼!

推进体制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云南省普洱市烟草专卖局、云南省烟草公司普洱市公司分别成立于1991年7月和1992年7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普洱市公司成立以来的前十年,由于体制不顺,产权分散,主体不明,严重影响了烟草产业化进程。经过2002年的重大体制改革,普洱烟草理顺了经营管理体制,统一了人、财、物、党、政、工、团等管理关系,全市烟草上划国家局统一管理,建立了国家局(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三级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确立了市公司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全市烟草一盘棋、一本账。与此相应理顺了机构,全市烟草以市局(公司)为法人,设九县一区局(分公司)。通过理顺体制和行业治理整顿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烟草资源的整合,烟草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烟草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普洱烟草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积极推进烟草产业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烟草产业是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烟草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短、平、快”项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产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烟草产业作为富民富县的重要产业来培植。

(一)高度重视和突出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

在省局(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普洱市于1992年开始有计划地大面积种植烤烟,经过16年的努力,开发了景东、镇沅、墨江、景谷、宁洱、思茅等6个县(区)48个乡镇种植烤烟。建立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培育了一批素质较好、稳定的烟农队伍。2006年生产规模突破30万担,跨入全国重点烟区行列,2008年生产规模达到43.1万担,烟农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烤烟产业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骨干产业。

全市烤烟产业从1995年起得以较快发展。1995年种植烤烟52654亩,1997年发展到156000亩,收购烟叶14407.95吨,达到历史最高产量;1998年烤烟生产实行“双控”政策后,全市烤烟种植面积缩减到5.6万亩。2002年起,普洱烤烟产业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烟叶生产收购达34.5万担,烟叶销售收入达44393万元,实现烟叶税利17129万元,实现烤烟亩产值1564.68元。

在省局(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普洱市于1992年开始有计划地大面积种植烤烟,经过16年的努力,开发了景东、镇沅、墨江、景谷、宁洱、思茅等6个县(区)48个乡镇种植烤烟。建立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培育了一批素质较好、稳定的烟农队伍。2006年生产规模突破30万担,跨入全国重点烟区行列,2008年生产规模达到43.1万担,烟农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烤烟产业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骨干产业。

全市烤烟产业从1995年起得以较快发展。1995年种植烤烟52654亩,1997年发展到156000亩,收购烟叶14407.95吨,达到历史最高产量;1998年烤烟生产实行“双控”政策后,全市烤烟种植面积缩减到5.6万亩。2002年起,普洱烤烟产业步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烟叶生产收购达34.5万担,烟叶销售收入达44393万元,实现烟叶税利17129

(二)卷烟销售实现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变革

2002———2007年,我市卷烟销售和网络建设工作迅速发展,从城网实行“全面访销、全面配送、访送分离、专销结合”和农网“访送一体、专销结合”的网建模式,发展到全面推进卷烟销售现代网络建设,实施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手段,以“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为内容,以“三个满意”为追求目标的现代商业流通模式,实现了卷烟销售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最终发展到今天的“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格局,大大提升了卷烟销售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卷烟销量和效益稳步增长。

普洱市公司从1992年省公司拨付的5万元开办费和借入的30万元流动资金起步,到2007年企业总资产已增长到66430万元;企业员工从成立之初的16人发展到800人,增长了50倍。1992———2007年的16年间,普洱市共生产烟叶117150吨,烟农累计收入103649.43万元,实现烟叶税25441.77万元;共销售卷烟942972箱,实现卷烟销售额640327万元;普洱市烟草系统累计上缴国家税费46634万元。普洱烟草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改善烟区基础设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年来,国家和烟草部门对烤房、烟区水利、道路和烟农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大量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普洱烟区已建成大量的小水窖、小水池、小水坝及配套的沟渠、管网等灌溉设施,并将最终实现水利设施覆盖率达100%,当年种烟面积水利设施有效作业率达100%和烟叶抗旱移栽和抗旱保苗30天内100%有水源保障的“三个100%”的目标。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使烟区农民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改善了烟区水利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提高烟草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普洱市公司十分重视烟草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致力于全面提高烟叶生产各环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周期长、管理风险大的烟叶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实现烟农轻松种烟。“围绕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总体要求,加大了对烟农的科技培训工作。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烟叶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烟农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服务,使烤烟生产逐步走向种植规模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的路子。按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模式,促进烟农收入持续增加。全市近3万户烟农通过10多年的实践,从种烟中认识到科技能提高产值、科技能出效益的道理,提高了精细化从事农业生产的意识,为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打造全国新型特色优质烟叶基地

2008年3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和省局(公司)正式将普洱列入全省新烟区开发的重点,要求在确保2008年完成43.1万担的前提下,从2009年起以每年递增20万担的速度发展,三年突破100万担,到2015年种植烤烟55万亩,最终实现150万担的目标。建成基本烟田水利配套面积110万亩以上,烤房建设、烟叶站建设与发展规模相适应,通过7年的努力,把烤烟产业培植成普洱市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