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融大教育

辅导课程

更多>>

报考快讯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烟草时政 > 正文

烟草时政

《东方烟草报》:一个共同的名字

    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他们,离开家里的亲人,奔赴条件艰苦、人口较少的民族聚居区,是为了另一个家庭过上更好的日子。 

  花开的声音,春天知道;执著的步履,大地知道;他们的付出,阿昌族男女老少知道。 

  情怀与血性、责任与担当,是刻在他们身上的印记。 

    云南省是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民族边疆省份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居住着一个总人口不到4万人的民族——阿昌族,他们民风淳朴却贫穷落后。

    2015年7月,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帮扶阿昌族的重担。多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行业优势与脱贫攻坚精准结合,采取“资金支持、项目支撑、示范引领、制度保障、全程参与”的模式,在德宏州大力实施“产业增收、基础设施、民居保障、综合推进”四大工程,确保帮扶取得实效。与此同时,云南省局(公司)从机关和直属单位先后选派34人组成3支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工作队,在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和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开展帮扶工作。

  有些队员一年驻村多达300天,2名工作队副总队长、3名队长驻村3年没有轮换,全体队员全过程参与、全身心帮扶……工作队队员下定“阿昌族群众不脱贫,工作队不脱钩”的决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在这条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无私奉献,全力帮助阿昌族实现整体脱贫,让阿昌人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诺千金

 

在云南省局(公司)的帮扶下,阿昌人生活的地方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康伟

  “种好一亩烟,帮一位老乡实现脱贫。”这是云南省局(公司)对阿昌族父老乡亲许下的诺言。这一个承诺的背后,是工作队队员一千多个日夜的无私付出。这一承诺,终于在烟叶成熟的时节变成了现实。

  2019年8月,祖国西南边陲小城别有一番热带风情,德宏州梁河县的村寨里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人人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大田里,烟叶随风摇曳;烤房外,金叶片片飘香——曩宋乡关璋村的800亩烟叶承载着阿昌人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着阿昌人迈向小康的梦想。

  田埂上,看着采收已近尾声的烟株,云南省局(公司)派驻到梁河县担任工作队总队长的肖志新内心充满喜悦:“烟叶顺利采摘是对阿昌族同胞最好的回馈,我们精准帮扶工作的目标是‘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

  工作队用责任书写担当,用行动兑现承诺,如期向组织和阿昌同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5年,在烟叶种植计划持续压减的情况下,云南省局(公司)决定在种植条件适宜的关璋村种植800亩烤烟,让烟叶成为阿昌族实现增收的支柱产业。阿昌人祖祖辈辈没种过烤烟,心里没底,帮扶工作队队员配合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多次给阿昌族同胞做思想工作:“种烟叶,半年能见收益”“全程有技术人员指导”“种出来的烟叶包收购,收入有保障”……

  有些思想比较开放的村民开始尝试种植烟叶。云南香料烟公司的技术员和帮扶工作队队员把村民集中起来培训,在田间手把手、面对面教授技术要领。烟叶种植期间,每家烟田都插着一块竹牌,上面有烟技员的联系方式,烟农遇到问题可随时联系烟技员。

  在工作队队员的指导下,阿昌族妇女赵聪会第一年种了3亩烟,一亩烟的收入近3000元。尝到了烟叶种植的甜头后,2019年,通过承包土地,赵聪会扩大了种烟规模,盖起了新房。每当提起工作队,赵聪会总会竖起大拇指,连声夸赞。

  

扶贫扶志

 

 

2018年6月,云南省局(公司)帮扶工作队总队长杨龙祥(左二)到梁河县曩宋乡指导烟叶收购

  2019年夏天,陇川县的太阳火辣辣的。

  吴巨广就要离开这片他工作了4年的地方。这片热土值得他想念,那段时光值得他回味……

  2015年7月,曲靖市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的吴巨广被云南省局(公司)选派为参与德宏州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的第一批干部。

  作为帮扶工作队副总队长,吴巨广和队员们带着云南省局(公司)党组交派的任务,风尘仆仆踏上了这片陌生而贫瘠的土地。

  初来乍到,吴巨广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到处破破烂烂的,当地群众的精神状态看上去也萎靡不振。由于地处热带地区,阿昌人白天很少出门干活,早上贪睡懒觉,晚上喜欢喝酒,每天有效劳动时间有限,加上当地并没有什么致富门路,阿昌人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贫困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主要根源是自然条件和思想观念。”吴巨广说,“根治贫困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先从扶志入手,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必能实现脱贫的信心。”

  工作队进驻后,为了收集到翔实的信息,队员们主动和阿昌人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参与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获得了阿昌人的信任。之后,工作队队员为阿昌人宣讲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为扶贫工作注入更多动力。

  驻村初期,吴巨广习惯拿着笔和本子写写画画。没过多久,他就对这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熊正河、雷老二丧失劳动能力;蔡三家只有他和儿子;康团翁家一个女儿在读高中,另一个在上大学……吴巨广和队员们处处留心,换来了村民们对工作队的认可。户撒乡户早村村委会主任施小广说:“工作队的队员对我们当地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我们也把他们当成自家兄弟。”

  按照云南省局(公司)党组的部署,工作队在当地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特色种植业等非烟产业。2017年,户撒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1302万元,较2015年增加了11658万元,增幅为39.33%;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56元,较2015年增加了2189元,增幅为32.83%,当地620户2663人实现脱贫。截至2019年,户撒乡只有146户411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低至1.61%。

  “发展产业缺思路,找他们;搞合作社养殖,找他们;家里有了喜事好事,也找他们。”随着驻村工作的全面展开,云南省局(公司)派出的帮扶工作队成了阿昌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想到的人,也是阿昌人遇到喜事最先想要与之分享的人。

  

倾情驻村

 

云南省局(公司)派驻到户早村的工作队队长郭帅(右)与当地烟农在烟田查看烟叶 王炳会摄

  “郭帅?当然认识!他是我们阿昌族村寨的‘荣誉村民’呢!”笔者采访过程中,一个年轻漂亮的“扎妮扎”(阿昌族方言,意为小姑娘)笑着说,“我们都喊他‘大哥’,他也把我们当成自家人。”

  扎妮扎口中的“郭帅”,是帮扶工作队队长,驻村之前是云南省局(公司)一名负责行政工作的员工。

  郭帅俊朗帅气,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他成为当地人眼中的“城里人”。2015年,当郭帅来到户早村时,当地村民向这位“80后”队长投去了不信任的目光——这个与我们格格不入的“城里人”能帮我们做什么?

  让阿昌人想不到的是,一到户早村,郭帅就带领工作队队员逐户开展走访摸底工作,把户早村家家户户走访了一遍,访民情、问民意,深入了解户早村的贫困现状和产业情况,并制作了户早村8个村小组264户农户的住宅分布图,主动编制扶贫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同时,围绕家庭成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支出情况、现有房屋情况等方面入户调查,收集照片资料,核实现有户籍信息,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及居住环境,建立了一户一册扶贫台账,准确掌握基础情况,查找致贫原因。此外,他们组织村社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召开民情恳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明确群众想做什么、扶贫队应该怎么帮,找准帮扶思路。

  驻村,不仅仅是人驻扎在这里,更是把责任、把感情扎根在这里。作为派驻到户早村的第一批队员,田斌告别刚满3岁的孩子奔赴梁河县,把心倾注在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上,把真情奉献给村里的每一个人。村民雷老大家的儿子患地中海性贫血,雷老大和爱人外出务工的收入全部用于给孩子治病,生活难以为继。工作队多次找民政部门协调,帮他申请低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协调保障房建设等问题,鼓励其发展烤烟种植。村民赖家发年仅21岁,平常在家务农照顾母亲。沉默寡言的他很想学习挖掘机技术。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工作队帮他申请了县政府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最终他成功考取特种车辆驾驶资格证。有了一技之长,生活有了奔头,赖家发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4年间,在阿昌族驻村的队员走一批,来一批,但不管是谁,他们这些“城里人”都成了阿昌山寨的“荣誉村民”,都是扎妮扎口中的好大哥。

  

责任如山

 

 

帮扶工作队副总队长吴巨广(右)与村民一起查看猕猴桃的生长情况

  “杨龙祥同志来德宏州梁河县虽为挂职,实则任职。他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我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烟草人的精神力量。”2019年6月,担任帮扶工作队总队长的杨龙祥即将卸任梁河县县委副书记一职,县委书记张益伟对杨龙祥的评价引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杨龙祥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省局(公司)帮扶工作发自内心的肯定。

  4年工作队,一生阿昌情。“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虽然我记不清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时候了,可每次想起,总让我热血沸腾。”杨龙祥说,“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实践者,能为此挥洒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奉献自己的力量和青春,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2015年,杨龙祥和王曾侃、裘再明等10位云南烟草人,从昆明出发,踏上了一条光荣而艰辛的道路。

  出发前,杨龙祥一行立下了脱贫攻坚的军令状——在规定时间,对规定对象完成规定动作。杨龙祥像一名英勇的战士,带领队员们投入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攻坚战。

  在梁河县,云南省局(公司)投入烟草专项帮扶资金,实施了300多个帮扶项目。帮扶工作启动半年后,因多种原因,项目推进缓慢。“照这样下去,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年帮扶目标根本无法完成。”杨龙祥心急如焚。

  为推进帮扶项目,杨龙祥与同事们吃住在村里,风雨无阻地坚守工地,督导项目有序推进。关璋新村是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中单项投入最大的一个,施工单位多。为保证群众按时入住,从2016年8月开始,杨龙祥坚持每周五在现场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这一做法坚持了近5个月,确保了项目按期完工。

  “在个别人眼里,挂职干部就是个摆设。可我认为,挂职与任职不应该有本质区别。挂职干部需要严格自律、自我加压。”作为工作队总队长、挂职县委副书记,除了做好分内的扶贫工作,杨龙祥对当地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从不推诿,获得了当地领导的一致好评。

  持续深化产业扶贫思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党中央扶贫工作要求,在国家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局(公司)派出的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工作队不负众望,让“幸福阿昌”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杨漾  时间:2019-01-10